一个17岁少年如何闷声发大财,搞出价值112万美刀的AI应用
摘要
Cal AI的设计注重用户体验和分享性。其核心功能简单易用,用户可以轻松拍照获取卡路里信息,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Zach还利用网红和用户生成内容(UGC)扩大曝光,增强用户粘性和信任感。
Zach通过精准选择网红、优化合作方案和持续互动,实现了高效的网红营销。他关注互动率而非粉丝数,通过评论区互动、设计自然融入的内容以及持续跟踪效果,确保营销活动的高回报率(ROI)。
Cal AI的定价策略基于心理学,通过提供3天免费试用绑定年费计划、将年费拆分为月费等方式,吸引用户付费。同时,产品设计简洁,专注于核心功能,简化用户引导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Zach从之前的失败项目中吸取教训,专注于Cal AI的开发和优化,避免分心。他将失败视为学习机会,快速调整方向,并通过持续优化和专注投入,最终实现了成功。
17岁的你在干啥?
如果你跟大多数人一样,估计还没到月入112万美刀的水平。我那时候还在琢磨怎么侧方停车,纠结要不要买个新手机(剧透:不是个好主意)。
而Zach Yadegari已经悄悄开挂了。这哥们儿搞出了Cal AI,一个靠拍照就能计算卡路里的app。不用手动记录,不用整表格,咔嚓一拍,卡路里就出来了。
听说这事儿后,我直接惊呆了:一个高中生咋整出这玩意的?原来Zach可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他是步步为营搞出来的。
在最近的采访里,Zach分享了他的创业过程,教我们如何复制他的成功。咱们这就来扒一扒他的操作,看看怎么把这些策略用到自己的项目上。
1. 爆款产品不是天生的,是设计出来的
Cal AI的设计理念就是让人惊呼"卧槽,这也太酷了吧!"这就是关键:人们就爱分享那些让他们显得很懂或者能秀出新鲜玩意儿的东西。
这个卡路里扫描功能简直就是社交神器。拍个照,立马就能知道食物热量。这种简单又神奇的操作,用户自然就想分享给别人。
实操建议: 在产品里设计一个"卧槽时刻"。问问自己:
-
这个功能会让用户想分享吗? -
用户向朋友展示这个功能容易吗?
Zach还确保所有内容都往分享性上靠。网红们发视频秀app,Zach团队就把这些视频转发到自己的账号上。这样一来,不用自己生产所有内容,app就能获得更多曝光。
实操建议: 转发用户生成内容。有人夸你的产品?赶紧转发。这能建立信任,还省事儿。
2. 评论区就是金矿
大多数人把评论区当空气。Zach可不这么想。对他来说,评论区就是个增长利器。
网红发Cal AI相关内容时,Zach团队立刻冲进评论区。他们抛出问题:"这是啥app?"或者"这咋用?"他们还几乎回复每条评论,让讨论热度持续,提升互动率。
这就像滚雪球,互动越多,算法就越会把内容推给新用户。
实操建议:
-
制造好奇心:问类似"这是啥app?"或者"所有食物都能用吗?"的问题 -
回复每条评论:哪怕只是说声"谢谢!"也能让对话继续 -
增加价值:回复时带上产品相关的有用信息或小技巧
3. 打造网红营销的核武器
为了让Cal AI月入🔥112万,Zach可不是随便找几个网红就完事了。他搞了一套精准的系统,专门找合适的创作者,谈出真金白银的效果。下面就是他的具体操作,连数字都给你整得明明白白。
1. 找对网红
Zach明白互动率比粉丝数重要得多。粉丝再多,没人互动也白搭。他的流程是这样的:
-
筛选名单: Zach通过互动健康健身内容来调教TikTok算法。这样"为你推荐"页面就会推送符合他需求的网红。团队把这些潜在合作对象存进表格,记录以下数据:每条视频的平均播放量。互动率(点赞、评论、分享数除以播放量)。内容的调性和风格。 -
识别假互动: 为了避免跟假互动网红合作,Zach会看他们的评论区。如果大多数评论者都是网红或者有Instagram高亮故事圈,那就是个危险信号——很可能是个机器人互动群。相反,他会找那些有真实互动粉丝,真心喜欢他们内容的创作者。
基准: 在TikTok上,他优先考虑互动率至少🔥1-3%(对有机创作者来说是个健康范围),平均每条视频播放量🔥5万+的创作者。
2. 计算CPM和RPM
Zach用两个关键指标来评估和谈判网红合作:
-
CPM(每千次展示成本): 每让1000人看到内容要花多少钱?对Zach来说,CPM是判断网红报价是否合理的方式。在他这个领域,🔥5-10刀的CPM算是有竞争力的。如果有人要价明显更高,那他们的互动率得特别出色才行。 -
RPM(每千次展示收入): 网红每带来1000次观看,Cal AI能赚多少钱。Zach确保RPM是CPM的🔥2-3倍,这样合作才有利可图。比如:
如果一个网红要价10刀CPM,但能带来30刀RPM,那这买卖就挺值。
这些计算帮他锁定高ROI的合作,避免给那些带不来效果的创作者花冤枉钱。
3. 设计聪明的合作方案
Zach不做一次性网红推广。相反,他把多个视频打包成按月续签的合同。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持内容持续输出。
比如:
-
标准方案: 4个视频4000刀(每个视频1000刀)。 -
谈判方案: 4个视频3000刀(每个视频750刀)。
这样一来,Zach获得了更多曝光,同时降低了CPM。持续发布的内容也让Cal AI保持在粉丝视线内,增加了持续带来下载量的机会。
4. 设计易传播的内容
Zach确保每条网红内容都显得自然,完美融入创作者的日常内容。他是这么保持效果的:
-
讲故事,别硬推销: 表现最好的视频不会大喊"这是广告!"。相反,它们展示网红在日常中自然使用Cal AI的场景。比如,健身博主在"我一天吃啥"vlog里用app记录餐食热量。 -
埋下好奇心: 视频里会展示app名字,但很少直接提到。这就在评论区埋下了好奇的种子,Zach团队经常抛出类似"这是啥app?"的问题。这种含蓄的方式会促使观众自己去探索app,通常就是去App Store搜索。
5. 测量和优化效果
活动上线后,Zach会密切跟踪表现。他的工具选择?表格和Mixpanel。他主要关注这些:
-
网红RPM: 他把App Store下载数据和网红发帖日期叠加,计算每1000次观看带来的收入。如果RPM降到🔥20刀以下,可能就不会续签这个网红的合同了。 -
留存和流失: Zach会看下载量飙升后有多少用户留下来。如果一个网红带来了很多下载,但用户没有持续使用app,那就说明需要调整目标受众或优化用户引导流程。
为什么这招管用
通过把数据驱动决策和极致关注互动率结合起来,Zach把网红营销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他的关键指标——🔥5-10刀CPM和30刀+RPM——确保每次活动不仅盈利,还能规模化。
==如果你在开发app或产品,这个策略不只是启发——它是可以复制的。从小处着手,专注互动,让数据指导你的决策。你不需要大把预算就能搞定——只需要一套系统和不断优化的坚持。==
4. 定价心理学很重要
Cal AI的定价策略不只是数字游戏——它是关于数字如何呈现。
Zach是这么设计的:
-
3天免费试用绑定99刀/年计划。想试用app,就得先签年费计划。 -
9.99刀/月选项没有免费试用。这让年费计划更有吸引力。 -
把99刀拆成8.33刀/月,感觉比9.99刀/月便宜,即使用户要一次性付清。
Zach还在流程中加入了透明度:用户在试用期第2天会收到提醒,然后第3天开始扣款。但他知道很多用户会忘记取消——导致自动扣款一整年。
实操建议:
-
策略性使用免费试用。只对高级计划提供试用。 -
把年费价格拆成更小的月费,让它显得更实惠。 -
在试用期间发送提醒邮件或通知来建立信任——但要明白很多用户不会采取行动。
5. 简单才是王道
大多数卡路里记录app都让人头大。它们有一堆功能——有些有用,大多数没用。
Cal AI?它就做一件事:记录卡路里。它不会去测你的饮水量或者计步。用户就爱它这一点。
我喜欢Zach在推特上diss MyFitnessPal的方式。
就连用户引导流程也很简单。回答几个问题(身高、体重、目标),就可以开始了。
Zach把这种简洁贯彻到了定价模式上。没有隐藏费用。没有让人迷惑的选项。就是一条清晰路径:先免费试用,然后付99刀/年。
实操建议:
-
==砍掉杂七杂八的功能。把一个痛点解决得比谁都好==。 -
让用户引导流程顺畅无阻。步骤越少越好。
6. 把失败当垫脚石
在Cal AI之前,Zach发布过一款叫GrindClock的app——一个内置David Goggins等名人励志演讲的闹钟app。它很快就获得了2万次下载,但后来就凉了。
Zach没有放弃,而是从中吸取了教训。他搞明白了哪些地方做对了(新奇感),哪些地方没做好(缺乏长期互动)。这些经验塑造了他做Cal AI的方式。
实操建议:
-
把失败当实验。问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我能改进什么? -
快速调整方向。如果某件事行不通,别浪费时间硬撑。
7. 用可分享时刻建立势头
Zach抓住了每个机会创造"卧槽时刻"。无论是网红秀app,还是用户拍餐食照片,Cal AI的每个细节都设计成了可分享的内容。
他甚至鼓励用户在评论和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卡路里结果。
实操建议:
-
为病毒传播设计。问问自己:产品的"卧槽点"在哪里? -
鼓励用户分享他们的体验——无论是通过功能、比赛还是社交挑战。
8. 专注的艺术
Zach的团队没有同时搞多个项目。他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Cal AI上。这让他们能更快行动,更频繁更新app,甩开竞争对手。
Zach一边读高中一边工作。
实操建议:
-
选一个项目专注去做。成功往往来自把更少的事情做得更好。 -
把资源投入到已经在奏效的事情上,而不是追逐那些花里胡哨的诱惑。
偷师Zach的成功秘籍
Zach的故事不是关于运气。它是关于策略。以下就是你现在就能用上的招数:
-
把可分享性设计进产品里。 -
用评论区激发好奇,提升互动。 -
利用网红营销,但要准备好打持久战。 -
用定价心理学引导用户选择更高价值的计划。 -
简化一切——你的产品、用户引导、定价。 -
从失败中学习,快速调整方向。 -
深度聚焦已经在奏效的事情。
Zach Yadegari的成功不是魔法。它提醒我们,那些小细节——埋下的评论、策略性的定价、不懈的推广——正是成就大胜利的关键。
如果17岁的他能做到,你还在等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