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Day创纪录收官,卖家却疯狂吐槽?
题图来源 | Unsplash
为期四天的 Prime Day 大促正式落下帷幕。
亚马逊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大促期间,平台创下了商品销售额与销量的历史新高,超过以往任何包含 Prime 会员日在内的 4 天销售周期。同时,第三方卖家也刷新了商品销售额和销量的历史纪录。理论上来说,多数卖家应该已在这波促销狂欢实现销售增长,并开始欢喜地为下半年备货。
然而,从业内反馈来看,不少卖家均对这次大促出单的利润表现不甚满意。
2025 年 Prime Day 再破纪录
AMZ123 获悉,Adobe 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 8 日至 11 日期间,美国线上消费总额达 241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30.3%,超出此前预期的 28.4%。
从网购方式来看,移动购物已成主流交易渠道,53.2% 的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购物,高于 Adobe 预测的 52.5%,总支出达 128 亿美元。
从品类表现来看,大促期间,服装、电子产品、玩具和电视等品类销售增长显著。相比 2025 年 6 月,儿童服装日均销售额增长 250%,家庭安全产品增长 185%,冰箱和冷冻柜增长 160%。同时,受返校季临近影响,学校用品、宿舍必需品等品类日均销售额也分别增长了 175%、84%。
根据 Adobe 的数据,Prime Day 促销不仅提升了整体消费规模,也带动了中小型独立卖家的销售表现。同时亚马逊也指出,平台上超过 60% 的销售额来自第三方卖家。
然而在公布 Prime Day 战报的文章下,亚马逊的评论区却被“不满”的留言刷屏:
“订单确实涨了,但是毛利骤降。”
“订单暴涨,毛利血亏,卖的越多亏得越多。”
“就猜到会说又是比去年增长,明年干脆延长到一周算了。”
而这看似矛盾的信号,背后实则透露出了市场需求的转变:在关税政策持续不确定的背景下,消费者(尤其是美国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正在寻求大幅折扣商品。
Adobe 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 8 日至 11 日期间,亚马逊 Prime Day 整体折扣幅度在 11% 至 24% 区间,其中服饰品类折扣最高达 24%,高于去年的 20%,电子产品平均折扣为 23%。研究公司 Numerator 的数据也指出,超过三分之二的购买商品价格低于 20 美元,每户家庭平均支出为 156 美元,价格超过 100 美元的商品仅占 3%。
因此,尽管亚马逊声称 Prime Day 延长至 4 天旨在“为广告主创造更长的投放窗口、提升品牌曝光与转化机会”,但价格血战背景下的三重因素正在吞噬多数卖家们的利润空间:
一是平台强制折扣升级。部分类目动态折扣要求从 20% 提升至 30%,否则失去 Deal 资格;二是跨平台围剿。Temu 的阶梯折扣、沃尔玛的同步大促等共同分食价格敏感型用户;三是亚马逊旗下“Amazon Haul”的全线 40% 降价,形成了对第三方卖家的降维打击。
在此背景下,Prime Day 生态愈发呈现出马太效应的趋势:缺乏实力底蕴、没有护城河的中小卖家面对这一烧钱抢单的游戏越是式微,平台流量愈发向舍得花钱推广的头部大卖倾斜。
如今大促落幕,但下半年的出海之旅才刚刚启程。紧随而至的便是各项运营挑战:消费需求被透支、销售成本攀升、以及亚马逊又一运营新规调整等。
Prime Day 结束后的促销新规
当 Prime Day 的倒计时归零,海外消费者们的购物冷静期也“如约而至”。
笔者了解到,据多位卖家反馈,大促结束后的第二天,销量便出现了明显回落:
“亚马逊会员日后遗症来了,流量直接腰斩。”
“能有大促一半销量就不错了,平常 2000 日销,现在才 500。”
“广告嘎嘎嘎地烧,单量影子都没有,突然就是没有转化。”
不过相比老生常谈的购物冷静期,业内另一则消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笔者了解到,据业内爆料,亚马逊经理向部分卖家发布了一则通知,要求 7 月 12 日零点 Prime Day 促销结束后,参与这一活动的产品需遵守 7 天 cool-off(冷静期)的要求,否则有可能导致未来使用 Deal 进行促销受限。
具体而言,针对参与 Prime Day Deal 的 ASIN:
BD 的 ASIN 跑完后 21 天内不能跑任何 deal(包含 coupon/PD/price discount)
LD 的 ASIN 跑完后 7 天内不能跑任何 deal(包含 coupon/PD/price discount)
而参与了 Prime Day 专享价、Coupon 的 ASIN 则不会受到限制。
这一消息意味着,Prime Day 期间参与 Deal 的 ASIN 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参与任何的促销活动,否则有可能会影响之后的促销活动资格。由于涉及范围较广,并且目前亚马逊尚未公开发布相关公告,该消息很快便引起了业内热议。
除了讨论该消息的影响情况外,更多卖家更关注该消息的真实性。而在接到爆料后,笔者迅速向招商经理求证,也得到了确有此新要求的回复。
有资深卖家指出,这一要求的背后很有可能是系统会将相关产品自动判定为“过度促销”,轻则限制秒杀资格,重则触发风控。
因此笔者也在此提醒各位卖家,在总结 Prime Day 战况的同时,请勿放松警惕,及时关注业内消息与平台变动,以更好地为下半年旺季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