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入3D打印,大疆与拓竹打响商业暗战

题图来源 | pexels
作为当之无愧的消费级无人机霸主,大疆创新不仅是中国智能硬件行业走向全球舞台的先锋者,更是一片孕育无数人才与品牌的创业土壤。
成立十多年来,大疆以飞行平台为核心,构建了覆盖手持影像、行业应用、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庞大生态。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人才储备不仅驱动大疆在诸多细分赛道持续领跑的,也向各行输送了无数顶尖创业者。
这些出走大疆自立门户的创业者,奔向了 3D 打印、移动储能、割草机器人等领域,有丝分裂出一系列大疆系品牌——拓竹科技、正浩创新、松灵机器人......
但伴随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面对来势汹汹的“追兵”们,大疆也陷入了增长压力与人才焦虑。既渴望撬动新的增长点,也苦于核心人才的日益加剧。
如今随着大疆进军新赛道,一场商业暗战正在悄然打响。
拓竹创始人控诉大疆
大风四起的 3D 打印机赛道,迎来了一位重量级选手——大疆创新。
近日据业内人士爆料,消费级无人机巨头大疆投资了一家 3D 打印公司。最新消息显示,大疆回应称投资 3D 打印公司信息属实,本次投资是基于其对消费级 3D 打印技术发展潜力、行业增长潜力的看好,符合大疆对创新科技一贯的理念和前瞻性布局。
当然,此业内人士非一般人,而是拓竹科技的创始人陶冶。而这家获大疆投资的 3D 打印公司,疑似为其竞争对手——智能派。
作为中国智能硬件行业的领军者,大疆入局近年来风口正盛的 3D 打印机赛道也实属情理之中。但这也意味着,一旦大疆正式进场,便不可避免要与如今稳居 TOP1 的拓竹科技展开正面交锋。
一场商业暗战,也因此悄然酝酿中。
就在上周末,拓竹科技创始人陶冶的一则千字长文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其透露,大疆在投资协议特别添加了针对拓竹的条款,并直言有 99.9% 的把握是因为人才走向触碰了前东家的逆鳞。
“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十年前老板说过‘不能让竞争对手找到空档挣到了钱,他们有了钱就会和你争夺人才,那才是最大的麻烦。’这个他最忌惮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但是大疆的人才却因为其他原因纷纷离开了无人机行业外出发展。”
作为智能硬件行业的“人才摇篮”,大疆向各行各业输送了无数创业大佬,并衍生出正浩创新、纵观创新、松灵机器人等一系列割据各赛道头部的出海品牌,成功在业界打响了“大疆系”这一名号。

图源:大疆
而如今领跑 3D 打印机赛道的拓竹科技,创始团队同样与大疆有着深厚的渊源。公开信息显示,拓竹科技创始人兼 CEO 陶冶曾任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主导过 Mavic Pro 等明星产品研发,CTO、COO、首席工程师等人也曾在大疆担任过重要职位。
随着以拓竹科技为代表的“大疆系”不断开枝散叶并壮大成林,它们作为竞争对手在各赛道与大疆狭路相逢,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在持续升级。对此陶冶表示:“资本市场现在对“大疆系”有点害怕错过,给了项目很高的溢价,导致大疆的人出去创业蔚然成风,创业者又各自都拉了一票骨干走。”
可以看到,陶冶的千字长文释放出一个很重要的讯号:人才流失与“大疆系”的加速崛起,正在带给这个智能硬件巨头带来日益加剧的成长焦虑。
“大疆系”步步紧逼
作为实力与“人气”兼具的业界顶流,大疆为何会被“后生”公开点名?
就针对拓竹在投资协议中设立特别条款该事件而言,核心逻辑在于关于核心人才这一根本性战略资源的争夺。
笔者认为,“大疆系”被市场认可的本质在于,创业者们在这所智能硬件“黄埔军校”摸爬打滚多年,继承了大疆经过市场残酷检验的产品哲学、技术方法论和独特的组织文化。包括产品为王的品牌理念、技术复用的降维打击能力、以及面向全球的战略视野。
靠着这套师出大疆的商业逻辑与打法,无数“大疆系”品牌在智能硬件行业的各大细分赛道崭露头角并实现全球化深耕,共同在资本市场形成高评估、高溢价的火热现象。如今随着大疆业务版图扩张不可避免要狭路相逢,又靠着“大疆打法”来对付大疆。
纵观拓竹科技,其核心创始团队来自大疆。这些前员工依托从技术经验在 3D 打印机赛道混得风生水起,迅速成长为不容大疆忽视的强有力劲敌。
在拓竹科技创始人看来,如果说人才从大疆流出属于“出口”问题,那么如今在“入口”的招聘环节,部分优秀候选人在同等待遇下会选择加入拓竹而非大疆,这无疑对大疆的人才吸引力构成了直接冲击。

图源:大疆
而大疆投资此番 3D 打印机企业,便是面对面对拓竹科技日益增长的竞争威胁,摆出的战略性防御姿态,通过资本手段牵制拓竹的发展势头。
据了解,大疆投资的 3D 打印机企业疑似为智能派 ELEGOO。一旦正式入局,或将在价格端与营销端的竞争优势上,帮助 ELEGOO 补足渠道与技术层面的短板,进而搅动消费级 3D 打印机行业的竞争格局。
从拓竹科技的视角来看,实际上其早在 2022 年底便预见行业内卷化的趋势,并为此进行了未雨绸缪的融资。而竞争对手的漫长的产品研发周期,为拓竹争取了更多发育时间。因此在创始人看来,无论资本如何博弈,3D 打印行业最终要靠产品说话,回归到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的本质。
不得不说,拓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对“大疆方法论”的复制,通过创新研发和系统工程能力,将专业技术转化为消费级爆品。而大疆的入局,既是对这套方法在 3D 打印领域成功的认可,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在用同样的游戏规则来挑战自己曾经的“学生”。
大疆的转型烦恼
面对这场暗流涌动的商业狙击战,或许很多人心中仍有不少疑问:为何作为“人才摇篮”的大疆,会产生人才流失的焦虑呢?
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随着主营业务增长天花板隐现,大疆正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段生长阵痛期。
公开信息显示,大疆 2024 年营收约 800 亿元,净利润率直逼 40%。但华丽的业绩数据背后,增长放缓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大疆依旧稳坐龙头老大地位,占据超 70% 的市场份额。但不可否认的是,主营赛道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行业红利日渐触顶。
前段时间的双十一大促期间,大疆因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降价而引发消费市场震荡,大批消费者集体维权。在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大疆由于竞争加剧加之核心业务增长乏力,而不得不通过降价手段刺激销量和回笼资金。
而在国际市场上,大疆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监管挑战。据报道,美国《2025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以对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风险为由,纳入了“反制中国无人机法案”,拟禁止大疆为代表的中国无人机进入美国市场。
受此影响,目前已在全球上市的 DJI Neo 2,因美国预计 12 月生效的全面禁令,而选择不在美国正式发售。对于大疆而言,如若割舍美国市场这块肥肉,对无人机业务同样也是不小的打击。
不难看出,大疆的主营业务正在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挑战,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无疑是必然。

图源:大疆
事实上,大疆早就开始了业务版图的开拓,通过跨界布局全景相机、扫地机器人等新赛道,投资 3D 打印、eBike 等新领域,试图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但这也意味着,以往其竞争对手多来自无人机领域,但如今则需要同时迎战多个赛道的强有力对手,考验的是人才、技术、渠道、供应链等维度的全链路能力。
在智能影像领域,大疆与影石创新打得难舍难分,互相攻入对方核心腹地:大疆发布全景相机,而影石则宣布推出全景无人机,呈现互相“抄家”式竞争态势。
而随着战场的不断扩大,大疆也愈发频繁地与“大疆系”对手正面交锋,比如即将在 3D 打印机赛道与拓竹科技狭路相逢。
这些新业务能否成长为坚实的第二曲线,仍需市场检验。但可以明确的是,以“大疆系”为代表的追兵们正在步步紧逼,通过抢人才、抢资源争夺行业未来的主导权。
现阶段,大疆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它试图从一家主要依赖无人机硬件和技术壁垒的颠覆者,向一个在多条战线同时作战的生态构建者演变,这个过程必然伴随阵痛。
对于大疆而言,如何将这套产品为王、技术为先、用户导向的“大疆方法论”灵活应用于更多领域,才是完成身份深刻蜕变的关键破局点。
友情提醒:98出海目前仅有微信群与QQ群,并无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软件创建群,请白鲸的广大用户、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们,向您索要费用、骗取钱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