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和Temu战场再次扩大
题图来源 | pexels
一、亚马逊的隐秘布局:低价商城“Haul”剑指全球
2024 年初,亚马逊低调发布了两则关键招聘信息:一是招募软件开发工程师加入“Haul 团队”,协助全球业务上线;二是招聘高级产品经理,负责墨西哥市场的低价商城落地。尽管首个招聘很快被撤下,但这一动作已暴露其战略意图,将低价商城业务从美国推向全球,首站瞄准欧洲。
据 CNBC 报道,亚马逊计划于 2024 年晚些时候在欧洲推出“Haul”,对标 Temu、SHEIN 等新兴平台的超低价模式。尽管官方回应模糊(“无具体计划可分享”),但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已在内部测试“全托管”供应链模式:卖家仅需备货至指定仓库,定价、物流、售后由平台全权接管,这与 Temu 的玩法如出一辙。
二、低价之战:为何亚马逊不得不“卷”?
1. 新兴平台的碾压式增长
Temu: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球下载量接近 9 亿次(SensorTower 数据),凭借“病毒式裂变”和“1 美元包邮”横扫欧美市场。
TikTok Shop:社交电商 GMV 突破 326 亿美元(Tabcut.com 数据),通过直播带货重塑用户购物习惯。
2. 消费者“降级”不可逆
欧洲:通胀压力下,67% 的消费者表示“更倾向购买低价商品”(欧睿国际数据),亚马逊欧洲站低价商品搜索量同比激增 140%。
拉美与东南亚: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Temu 的墨西哥站上线首月下载量破百万,证明低价模式在发展中市场的爆发力。
“低价已从‘选项’变为‘必选项’。”零售分析师 Laura Gurski 指出,“若亚马逊不主动出击,Prime 会员的护城河也可能被击穿。”
三、亚马逊的底牌与挑战
1. 优势:供应链与物流的“降维打击”
物流网络:欧洲 FBA 仓覆盖英、德、法等国,可实现“隔日达”,远超 Temu 的 7-15 天配送周期。
供应商资源:依托 20 年积累的百万级第三方卖家,可快速整合低价白牌商品,无需依赖中国跨境供应链。
2. 风险:左手打右手,如何平衡生态?
与第三方卖家冲突:若亚马逊自营低价商品过多,可能挤压中小卖家生存空间,引发“平台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争议。
品牌形象稀释:长期以品质和服务著称的亚马逊,若过度倾向低价,或损害高净值用户忠诚度。
3. 本地化难题
欧洲合规成本:德国包装法、法国 EPR 等法规将增加运营成本,削弱价格优势。
文化差异:Temu 靠“砍一刀”社交裂变崛起,但欧洲用户对隐私敏感,类似玩法恐水土不服。
四、全球电商格局重构:谁将胜出?
1. 模式之争:全托管 VS 平台生态
Temu:极致低价+社交裂变,但依赖中国供应链和补贴,长期盈利能力存疑。
亚马逊:依托现有基础设施降本,但需解决“低价与品质”的平衡问题。
2. 关键战场:欧洲与拉美
欧洲:Temu 已布局英、德、法等国,亚马逊需以“Haul+Prime”组合拳反击。
拉美:亚马逊墨西哥站市场份额不足 10%,而 Temu 凭借低价迅速渗透,此战将检验本地化能力。
3. 长期变量:AI 与供应链革命
AI 选品:亚马逊正测试 AI 工具,根据实时数据预测爆款,将上新周期缩短至 3 天。
柔性供应链:“小单快反”模式,计划在波兰、土耳其设快反工厂,专供低价商品。
五、结语:一场没有退路的战争
亚马逊推出“Haul”的背后,不仅是应对 Temu 的防御之举,更是全球电商规则的重塑,从“多快好省”到“极致性价比”。若成功,亚马逊将巩固其“万物商店”地位;若失败,则可能将万亿市场拱手让人。
正如贝索斯所言:“你的利润就是我的机会。”这一次,亚马逊选择用敌人的武器,打一场属于自己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