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进军机器人行业:技术利刃切开新战场

摘要
 
vivo凭借在AI、影像、MR技术等方面的深厚积累,以及强大的硬件产业链布局,具备从手机领域跨界到机器人领域的基础。其在手机端实现大模型载入、影像与AI结合、语音交互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机器人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vivo认为机器人是手机行业的未来,手机作为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器,可以整合AI和机器人技术。vivo将利用其在手机领域的技术优势,专注于机器人的“大脑”(AI Agent)和“眼睛”(MR技术),并通过与其他产业链伙伴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vivo的机器人战略聚焦于消费级市场,特别是家庭服务、养老、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vivo将资源集中在AI和MR技术上,避开机械臂等硬件环节,通过与专业伙伴合作,实现产业链共赢。
 
vivo计划在未来3-5年推出体验闭环的原型机,重点打磨AI与空间计算能力。尽管2C商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但vivo可能会针对特定需求推出垂直产品,逐步实现机器人普及的目标。
 
宇树科技敏捷的人形机器人风靡全球,让机器人这个产业再次站上了科技浪潮之巅,人形机器人也逐渐从概念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此时,一家做手机的厂商高调宣布进军机器人赛道。
 
图片
 
2025年3月博鳌论坛之际,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官宣vivo已经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将主攻消费级市场,最终希望能够实现“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行业的热议。有人可能会提出一些质疑,vivo是否在跟风凑热闹?从做手机到做机器人,是否过于跨界了?
 
但仔细研读一下胡柏山的演讲内容,在手机行业浸淫了30年vivo完全有底气进军机器人赛道,无论是AI、影像、MR技术的积累还是硬件产业链的布局,都足以让vivo从手机赛道丝滑切入机器人领域。更何况,无论是手机还是机器人都在解决用户的痛点和需求,而这与vivo的人文科技公司定位非常契合。
 
“科技的高度,终须回归人的尺度。”胡柏山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很好的回应。
 
图片
图片
降维跨界:
从手机到机器人的顺理成章
 
从电话机向功能机、再向智能机转型,始终离不开一个企业的身影,那就是vivo。在数次的行业周期中,vivo都实现了稳健穿越,截至目前,vivo已经服务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5亿用户,妥妥的智能手机行业头部企业。
 
那么,随着AI时代的到来,未来的智能手机又将会是怎样的形态,作为头部企业的vivo要如何未雨绸缪地布局未来呢?胡柏山在博鳌论坛上表示,机器人将是手机行业的未来。
 
为什么机器人会是手机行业的未来呢?做手机到做机器人需要多少步呢?
 
首先,智能手机长久以来就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器。而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应用可以帮助消费者在浏览器或者APP里完成任务,代表着数字世界;而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类人的活动精度和拟人的操控,代表着物理世界。从目前来看,这两个世界还相对较为割裂和独立。
 
手机作为连接器可以完美的衔接AI和机器人,将两者彻底打通。这就是手机的价值,这也是手机厂商vivo可以做机器人的可能性。
 
其次,做机器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除了机械机构设计、轴承、传感器等,最核心的在于AI大模型、人机交互、感知、影像等层面,而这些正是做手机的厂商所擅长的。
 
手机有着最大技术的消费人群,最前瞻的技术生态。用胡柏山的话来说,手机是距离老百姓最近的高科技产品,它汇聚了5G、AI、虚拟现实、芯片、影像、半固态电池等几乎所有前瞻性的技术,包括如今最为火热的人工智能。
 
在大模型层面,vivo成为首个在手机端实现大模型载入的手机厂商,其蓝心大模型一直稳居第一梯队‌;在感知层面,vivo影像能力与投入属于业内第一梯队,影像+AI可以转化为视觉感知能力;蓝心小V强大的语音交互能力,结合最新大模型,可以解决听得见听得懂的能力。
 
图片
 
vivo的AI全球研究院,超1000人的AI团队以及在影像、芯片、AI等领域的投入中不断加码,为进入机器人行业不断积累技术实力。而这些又成为vivo可以做机器人的必然性。
 
另外,vivo在手机行业有着三十多年的经验和储备,在机器人的硬件供应链和生产制造方面有着天然的可控性。
 
可能性再加上必然性以及可控性,vivo从做手机到做机器人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技术所促。
 
其实,与其说是技术所促不如说是用户所需。一直以来,vivo所追求的科技本原,始终是探寻对用户有意义的改变。坚定践行用户导向,是vivo发展的最大常识,始终把人放在首要关切位置,也是用户导向的价值旨归。
 
胡柏山之前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被照顾的人越来越多,但能照顾人的资源越来越少,vivo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机器人来解决这个矛盾。
 
 
图片
战略取舍:
有所为有所为不为的大智慧
 
从以上胡柏山的回答当中可以看到,vivo做的机器人非常聚焦。不同于与机器人公司落地场景多元化不同,vivo的目标市场是消费级市场,vivo的机器人会应用在家庭服务、养老、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
 
vivo机器人的战略清晰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智慧”。
 
做专长,而非全栈。vivo将资源集中在了机器人的“大脑”“大脑”(AI Agent)和“眼睛”(MR技术)上。
 
vivo成立的机器人lab重要子任务之一是AI领域对AI Agent能力的训练,依托大模型训练,突破手机算力限制,实现更复杂的决策能力,这是未来机器人的大脑。
 
另外,vivo还在此次博鳌会上推出了混合现实头显(vivo Vision Discovery Edition)。之所以推出MR产品,是因为vivo将MR看作是未来机器人的“眼睛”,MR产品中很重要的技术能力,比如针对空间的识别感知能力,机器人未来与物理世界的交互就需要大量的空间深度信息。再一个MR的手势识别、图像识别能力,可以实现对操纵界面的点击。
 
当有了眼睛识别信息、大脑处理信息,再配上“身体”,交由大脑控制,就形成了一个机器人的雏形。至于未来这个机器人要双足还是四足还是轮足甚至履带,这是由用户场景去决定的。
 
“我们会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让机器人可以‘看得懂场景,听得懂需求,给得了回应’。”胡柏山表示。
 
如同手机时代不做SoC和屏幕,vivo在机器人领域同样避开机械臂、灵巧手等硬件环节,转而与专业伙伴合作。vivo认为产业链里有人比其更擅长做这些,vivo更希望的是跟产业链伙伴合作共赢,这样整个产业才能健康可持续。
 
 
图片
长跑战术:
让机器人进入每个家庭
 
vivo深知,机器人普及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胡柏山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智能手机发展了16年才发展到现在,但实际上还有很多迭代的空间,同理,人形机器人要真正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也需要十几年的迭代。
 
图片
 
根据vivo的机器人产品节奏,未来3-5年将会推出体验闭环的原型机,重点打磨AI与空间计算能力,比如博鳌亮相的混合现实头显,以展示实时空间交互的潜力。
 
真正的2C商用,可能需要的时间更久些。当然,这期间并不排除针对特定需求推出垂直产品,如家庭陪伴机器人或医疗辅助设备,实现“沿途下蛋”。
 
“未来,我们将与产业伙伴一道’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胡柏山表示。
 
来自vivo的官方信息显示,vivo已经在招聘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工程师了,招聘条件相当丰厚,年薪百万。
 
图片
 
总结:三十年的通信技术积淀,让vivo有底气以“技术利刃”切开机器人新战场;而“用户导向”的基因,则确保其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从手机到机器人,vivo的每一次创新都在证明:冰冷的参数之上,科技应有温度。正如胡柏山所言:“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这条路,vivo已坚定启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

站点推荐

98IP
98IP提供全球8000万优质住宅IP代理,支持Http和Socks5协议,确保100%高质量IP。
98TG
98TG全球网址导航社交流量生态圈 · 为全球跨境电商提供精准社交媒体一站式引流推广。
TG-NEWS
最新的Telegent咨询,各种TG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热门标签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