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美元AI耳机遭老外疯抢,中国厂商在新赛道“厮杀”

零售免费2.jpeg

题图来源 | pexels

“AI+产业”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这股浪潮也席卷至耳机品类,搭载 AI 技术的耳机产品正加速落地。

近期,AI 翻译耳机在 TikTok 上迅速走红,部分产品售价低至 9.9 美元,引发老外抢购热潮。当下,AI 耳机市场持续升温,各大品牌也正跑步入场。

早早在 AI 耳机赛道布局的未来智能、Timekettle,以 AI 为技术切入点,切入会议、翻译等细分场景。与此同时,Soundcore 声阔、EDIFIER 漫步者等音频行业头部品牌也不甘示弱,带着降噪算法升级、自适应调音等 AI 功能重装上阵,杀入 AI 耳机赛道。

此外,绿联科技也在财报中透露其正在规划和部署 AI 智能耳机项目,预计于 2025 年中期正式推向市场。

围绕“AI 耳机”这一细分产品,新老品牌的新一轮拉锯战正逐渐拉开帷幕...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介绍的是一些布局 AI 耳机赛道的出海品牌。

Timekettle

2016 年,Timekettle 于深圳创立,作为首批入选腾讯 AI 加速器的成员,Timekettle 选择以 AI 翻译技术的细分类目切入市场。

敏锐捕捉科技风口后,Timekettle 迅速在市场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于 2018 年推出全球首款支持“边走边聊”的 WT2 同声传译耳机。 这款产品突破传统翻译设备的使用限制,让用户在移动场景中实现跨语言即时沟通,一经上市便引发关注。

技术研发上,Timekettle 构建了独特的核心优势。其自主研发的 HybridComm 混合通信技术,采用差异化技术架构,在语音处理、同声传译和 AI 翻译领域构建起技术壁垒。为进一步优化拾音效果,Timekettle 同步开发 BoostClean 矢量降噪技术,通过定向声源捕捉算法,精准锁定用户嘴部方向的有效声源并固定拾音距离,大幅降低环境噪音干扰。

继 WT2 稳居亚马逊 BSR 首位之后,Timekettle 先后推出的 WT2、ZERO、M2 等产品联合登上亚马逊美国站的类目榜单前三名,市场反响热烈。

据报道,在 2024 年推出 W4 Pro 系列后,Timekettle 总体营收突破 2 亿元,海外销售额占比达 70%,北美市场占有率高达 40%。

未来智能

成立于 2021 年的未来智能,专注于 AI 办公硬件研发与场景创新,产品迭代节奏紧凑:2022 年 5 月推出全球首款支持闪录功能的 AI 耳机;2023 年融入 AIGC 技术实现产品升级;2024 年 5 月推出具备一键录音功能的新一代耳机。

其核心产品为讯飞 AI 会议耳机 iFLYBUDS 系列。该系列耳机具备多场景录音转写功能,准确率达 98%,支持 32 种语言同传翻译,堪称“耳边的 AI 翻译官”;可自动生成会议摘要与待办事项,支持语音/文字问答交互;同时拥有 Hi-Res 金标认证的高音质和 48dB 深度降噪技术等。

市场表现方面,据国际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 年至 2024 年上半年,未来智能在 AI 会议耳机市场的销量与销售额均稳居行业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 1 月与 4 月,未来智能已先后完成数千万元 Pre-A 轮及 Pre-A+ 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海外市场拓展及产品形态创新研发。

目前,未来智能已启动出海战略,通过旗下品牌 viaim,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北美及欧洲等地搭建起初步销售网络,积累了首批国际化企业级客户,海外市场拓展正稳步推进中。

iKKO

iKKO 于 2019 年创立,是深圳爱可音音频科技旗下品牌,产品销往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是首个全系列产品连续三年荣获日本 VGP 大奖的音频品牌。

2023 年,iKKO 推出标志性产品 ActiveBuds,这是全球首款搭载 AMOLED 触控屏的 AI 智能 TWS 耳机,重新定义“真无线智能”。其充电盒突破传统收纳与充电功能,集成 AMOLED 触摸屏,化身为独立智能终端。

同时,ActiveBuds 深度融合 ChatGPT 等大型语言模型(LLM),支持即时语音交互,成为用户随身携带的智能助手。

此外,ActiveBuds 核心亮点之一的语音翻译功能,依托 iKKO 自研的 ZenoV AI 技术与混合专家模型(MoE),协调 RNN/CNN 与 BERT 模型实现多任务翻译,支持超 45 种语言的双向实时翻译,语音转文本准确率达 98%,翻译准确率高达 95%。

这使 ActiveBuds 成为当时唯一无需借助外部设备即可提供双向翻译的真无线耳机。其创新设计先后斩获德国 iF 设计奖、欧洲 EPDA 产品设计奖等国际奖项,为音频设备智能化发展开拓了全新路径。

Cleer

Cleer 由深圳市冠旭电子于 2012 年创立,早期凭借降噪技术打开市场,产品线覆盖头戴式、入耳式、开放式耳机及智能音箱。随着 AI 技术深化,Cleer 核心产品已全面向 AI 耳机转型。

2024 年推出的 ARC 3 音弧率先定义开放式 AI 耳机形态,实现 AI 声境恒听等六大核心功能;而 2025 年发布的新品 ARC 5 音弧,则通过软硬件协同创新,将设备从单纯的音频工具升级为“可穿戴的 AI 生产力工具”。

笔者了解到,ARC 5 的核心竞争力源自行业领先的硬件架构,其搭载的高通 S7 Pro 旗舰音频芯片,使得 ARC 5 在上一代产品的基础上,AI 性能实现了 100 倍的跃升,也成为少数具备高算力 AI 处理能力的开放式耳机之一。

这一硬件突破赋予 ARC 5 强大的任务处理能力,无论是语音识别、实时多语言互译,还是多线程任务并行处理,均可实现快速响应,真正做到“有问必答”。

值得一提的是,Cleer 的技术积累早有布局,2016 年便在美国成立 AI 研究团队。品牌创始人吴海全透露,自 2024 年底加强海外的网络销售后,其品牌在 2025 年海外销量预计将实现 5-10 倍增长。

SoundCore

作为安克创新旗下的中高端音频品牌,Soundcore 自成立起便聚焦 TWS 蓝牙耳机领域重点布局,目前产品已覆盖全球多个市场,用户规模突破千万级。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数据显示,Soundcore 成为 2024 年中国音频品牌中无线耳机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品牌。

Soundcore 延续安克“重研发、上新快、科技含量高”的基因,通过聚焦用户细分需求,针对不同场景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降噪 TWS 耳机 Liberty 系列、头戴式降噪耳机 Space 系列、睡眠耳机 Sleep 系列、运动耳机 Sport 系列等,全面覆盖通勤、旅行、运动、助眠等使用场景。

在 AI 技术应用上,Soundcore 也在持续布局并深化创新。其 AI 降噪技术以自适应调节为核心,空间 A40、P40i、自由 4 NC 等产品搭载 6 麦克风阵列,结合 AI 算法实时分析环境噪音,实现通话质量的智能优化。

此外,Soundcore 在 2024 年推出的飞跃线 Air 开放式耳机,集成 LLM 大模型驱动的 AI 同声传译功能,支持中、英、日、韩等多语言实时互译,准确率达 95%,适用于跨境旅行、商务沟通等场景。

EDIFIER

创立于 1996 年的 EDIFIER 漫步者,以音箱、耳机为主打产品,作为中国品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漫步者”及“EDIFIER”商标已在德国、英国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国际注册。

在耳机领域,漫步者持续将前沿技术融入产品。其 FitPods 系列搭载的 AI 通话降噪技术尤为亮眼,借助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结合智能 AI 精准拾音与自适应分离技术,能实时区分通话人声与环境噪音,即便身处喧闹场景,也能确保双方清晰沟通,带来高品质通话体验。

EDIFIER 不仅满足消费者对主动降噪、AI 通话降噪等基础技术的需求,还关注外观设计、佩戴舒适度及音质表现等多样化需求趋势。

根据其 2024 年度报告,面对智能家居普及浪潮,EDIFIER 计划在国内外市场推出多款智能音箱,并同步推出配备 AI 语音助手的 TWS 耳机,进一步将 AI 技术融入音频产品,以技术创新驱动消费体验升级,巩固其在音频领域的领先地位。

1MORE

2015 年,万魔声学创立自有品牌 1MORE。品牌名称中,“1”寓意“成为第一”,“MORE”代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在此驱动下,产品技术成为 1MORE 的核心竞争力。

据多家媒体报道,自进军海外市场以来,1MORE 成绩亮眼,目前全球出货量已突破 3 亿副。

笔者了解到,1MORE 创始人谢冠宏此前表示,品牌早在 3 年前便启动 AI 战略布局,重点聚焦用户可感知的交互层创新,将智能穿戴设备定位为“离用户最近的算力入口”。

在今年 CES 展会上,1MORE 推出 AI Open Earbuds S70,凭借实时多语言翻译、会议转录、AI 增强本地播放等前沿 AI 功能,重新定义可穿戴智能设备。

其中,实时口译技术实现跨语言即时无缝翻译,结合先进的全双工通信技术,带来流畅自然、零延迟的交互体验,打破语言沟通壁垒。这款耳机主要面向商务人士、跨境旅行者及运动爱好者,以智能化创新满足多元场景需求。

BrandArk 观品牌

当前行业中,各大品牌推出的 AI 耳机多聚焦于会议辅助、实时翻译、智能助手三大场景,但在佩戴舒适性、音质表现、降噪效果等用户核心体验层面,常常因技术瓶颈导致体验失衡。

不过也有不少品牌开始进行技术上的突围,例如,Cleer 的新品 ARC 5 在保持高算力 AI 处理能力的同时,在主动降噪深度与 Hi-Fi 级音质方面也进行提升。

然而从整个行业来看,想真正让 AI 耳机从“辅助设备”迈入“智能终端”的赛道,各个品牌还需要在芯片算力、场景生态、交互逻辑等底层架构上持续攻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

站点推荐

98IP
98IP提供全球8000万优质住宅IP代理,支持Http和Socks5协议,确保100%高质量IP。
98TG
98TG全球网址导航社交流量生态圈 · 为全球跨境电商提供精准社交媒体一站式引流推广。
TG-NEWS
最新的Telegent咨询,各种TG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热门标签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