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哪吒2》做特效的游戏外包公司,准备上市了
今年春节档的大赢家无疑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影片全网刷屏的同时,连带着幕后制作公司的曝光也多了起来。其中在片尾致谢名单中出现且占据一整面大屏的“原力数字”,便掀起了一波讨论。
据报道,原力数字参与了《哪吒之魔童闹海》部分内容的全流程制作以及部分单独动画和群集动画的制作(主要负责三龙王出场和围困陈塘关的特效)。而原力数字早前发布的一份公告也披露了相关合作。
原力数字是一家大型外包公司,曾在多个知名动画项目中承担部分角色、场景及特效制作,并凭借《凡人修仙传》等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名气。不过该公司更大一部分收入来自游戏外包业务——其与腾讯、网易、育碧、索尼、EA、暴雪等大众耳熟能详的游戏厂商都有过合作,参与过的游戏项目超过 1000 款,涵盖「王者荣耀」「三角洲行动」「阴阳师」「永劫无间」「第五人格」等国产畅销游戏以及众多海外 3A 大作如「艾尔登法环:黄金树幽影」「博德之门 3」「使命召唤」。
就在去年,原力数字还因为给「黑神话:悟空」提供面捕技术“蹭”到一波热度。彼时「黑神话:悟空」引发主流媒体对 3A 领域的高度关注,原力数字作为技术端的代表之一,也于年底亮相了央视纪录片《大国基石》算力引擎篇章,片中还展示了原力数字自研的 3D 扫描技术和设备,据称 NPC 可做到“千人千面”,实时渲染只需 3~5 分钟。
差不多同一时间,原力数字向北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原力数字首次 IPO,把时间线往回拨,它曾在 2021 年试图登陆创业板,但以失败告终。如今,这是它时隔三年后再次向上市发起冲击。
2000多人的外包公司重返IPO
招股书提到,原力数字属于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相应地,人工成本也是公司经营的支出大头,涵盖制作人员和业务支持部门的工资薪酬、五险一金等。
原力数字在总部南京、成都、武汉、日本、泰国、美国等地都设有办公点。根据招股书,其规模连续三年超过 2000 人,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 2131 名员工,其中接近九成是制作人员。人工成本则占到了营业成本的七成以上,由此可粗略估算出员工的人均年薪,约为 12 万元。
原力数字的核心业务是给游戏、动画及其他行业提供 3D 内容制作服务。2022~2023 年,公司营收均在 5 亿元以上,四到六成由境外贡献。目前 2024 全年数据尚未公布,不过上半年已经赚了 2.5 亿元,全年营收也有可能突破 5 亿。
其中,游戏 3D 内容受托制作业务主要由公司内部员工完成客户的订单需求,客户多为海内外知名游戏厂商,具体需求可参见近年来的服务案例,例如为「三角洲行动」制作场景、道具、载具、植被,为「博德之门 3」的角色设计并制作 3D 动画,为「NBA2K24」构建 3D 角色形象及动画……
该项业务的收入自 2019 年开始超过动画外包业务,占总营收的 50%~70%。过往公告虽没有披露具体游戏项目的合同金额,不过结合招股书我们还是可以获取一些信息。2024 年上半年,该项业务的收入为 1.4 亿元(约占总营收的 56%),当期受托制作的游戏项目有 330 个,也就是说平均一个项目的收入是 41 万元,的确是“密集型企业”的体现。
对收入贡献最多的当属腾讯、网易、EA 和微软游戏工作室这些稳定的大客户(双方通常签的是框架性协议),单一家就能为原力数字带来上千万的收入。最近几年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基本有 3~5 位是游戏厂商;而「腾讯集团」每次都稳居第一,其订单收入来到六七千万元,占当期营收的 10%~20%(注:腾讯集团涵盖腾讯系公司,包括 Supercell、Riot Games、北京永航科技、乐动卓越、萨罗斯网络等)。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亦是原力数字的主要股东之一,其于 2015 年投资原力数字,间接持有股份超过 12%。
另一大业务动画 3D 内容受托制作贡献了总营收的 30%~50%。该项业务承制的项目数量较少,但平均收入比较高,在两三百万元/个的水平。营收主力是一些大型动画项目,单个项目合同总金额就有上千万元,甚至达到六七千万元——例如《凡人修仙传第三季》《遮天》《奔月之嫦娥无悔》的订单。
动画项目的制作周期相对长一些,该类项目一次性确认收入对当期收入的影响也比较大。举个例子,公司与中文在线于 2021 年建立合作关系,为动画《修罗武神》提供相关外包服务,合同总金额为 2263 万元。该项目在两年后完成验收并确认 2000 多万的收入,这也使得中文在线一跃成为公司当年第五大客户。
需要注意的是,原力数字接单后并非全由内部员工完成,有时也会把部分内容外包给其他动画制作团队。
原力数字也为其他行业提供 3D 内容受托制作及服务。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已参与了浦发银行、支付宝、中国移动、立白等企业的虚拟代言人/数字人项目。该项业务不大稳定,2024 年上半年的收入仅为 234 万元,相较上年同期下滑了 82%。此外公司还有一小部分收入来自其他业务,例如资产转让收入或培训收入。
外包公司也要技术革新
近年来数字技术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加上 AI 技术的冲击,该领域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和市场重构。原力数字作为当中一环,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目前看来,相较于华特迪士尼、东映动画、Keywords Studios、维塔士这些国际大型企业,原力数字的业务规模仍比较小。在招股书中,综合各方要素,原力数字在国内选择了丝路视觉和凡拓数创(二者均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内容制作业务)作为同行可比公司。
相比之下,原力数字与丝路视觉的人员规模相当,营收却不到丝路视觉的一半;原力数字的员工数量是凡拓数创的 2 倍,但营收略低于凡拓数创。
必须强调的是,丝路视觉的数字内容业务主要面向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相关领域,凡拓数创则是面向建筑设计、广告宣传、文旅等领域,而原力数字所处的游戏、动画行业对 3D 内容明显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公司需具备更先进、高效的技术。
事实上,通过参与许多 3A 游戏、大型动画项目的制作,原力数字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开发经验。为进一步构建工业化体系,公司又设立了数字技术研发中心,由创始人兼董事长赵锐直接分管,负责把握总体研发方向。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公司有 82 名研发人员。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加大投入以发展更高新的 3D 数字技术。结合招股书及过往公告,其研发投入总体呈稳中有升,最近三年均投入金额超过 2400 万元,约占总营收的 5%。
据介绍,原力数字在南京建有动捕一站式制作基地,总面积超过 3000㎡,可支持多种复杂度及多种形式的动作拍摄与捕捉、数据加工与处理。仅面部扫描一项,即拥有 3D 矩阵面部扫描系统(由 115 台 1800 万有效像素单反组成的大型球形相机矩阵)、重光照面部扫描系统(下有介绍)、4D 重光照面部扫描系统(内含 60 台 3250 万有效像素单反、331 块编程 Light Force 照明灯板)等多个面部扫描和识别系统。
如前文所述,公司自研的重光照扫描设备曾在央视纪录片《大国基石》出镜。该设备是由 60 台单反相机、两台工业相机、331 组高速灯板以及 15888 个 LED 组成的黑色球体。当演员进入球体中央后,每秒快门闪烁将产生上百张同一角度不同光线的照片,这些照片再通过算法形成人像模型。团队表示,目前几乎可以做到 NPC「千人千面」,以前传统渲染1帧可能需要近 10 个小时,现在实时渲染只需 3~5 分钟。
而从原力数字历年年度总结视频中,也可以感受到它在技术层面的迭代与升级。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它为越来越多的游戏大作(如「黑神话:悟空」「命运 2」「使命召唤」「地狱之刃 2」)提供面捕及动捕技术。
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原力数字为游戏中天蓬元帅、亢龙星君、铁扇公主和二姐等重要角色提供了面捕扫描技术。话说原力数字与游戏科学(「黑神话:悟空」研发商)也算有缘,早年原力数字曾为腾讯「斗战神」打造过一支游戏片头动画,而游戏科学的主创正是前「斗战神」核心人员。
「黑神话:悟空」亢龙星君
亢龙星君面捕演员幕后花絮
如今随着国产 3A 及国漫崛起,原力数字对技术迭代的需求和紧迫感应该会更加强烈。
根据招股书,公司本次 IPO 计划募集 4.9 亿元,其中拟投入 3.6 亿元在“原力数字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项目”,0.5 亿元在“数字内容创新技术平台建设项目”,以及 0.7 亿元在“3D 实时数字动画应用平台建设项目”。
其中,原力数字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项目位于南京,总投资额超过 5.5 亿元。项目除了用于办公、扩充现有制作团队,还有就是购买开展业务所需的先进硬件设备和技术制作软件,并基于神经网络的三维动作生成技术、高清晰视频内容生成技术、超写实数字人资产以及动画自动生成技术这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该基地于今年 1 月开园,据称原力数字已整体搬迁进驻。
另外两个项目则将通过研发面部数字 AI 系统、实时 3D 数字渲染集群平台、LED 阵列虚拟拍摄实时合成场馆等前沿技术,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管理运营效率。
曾有原创梦,巨亏后回归主业
原力数字在业内摸爬滚打了有 20 多年。
前身原力动画诞生于 1999 年,彼时创始人赵锐还在“铁饭碗”银行任职,受《星球大战》电影所触动,辞职跑去做动画。
团队最初不过 4 个人,从(赵锐)考取 MAYA 教师认证(由 Autodesk 推出的一项行业权威认证,持有者可获得教授 Maya 相关软件的资格,据称当时全国只有 2 人拿到证书)到开培训班,给电视剧做特效、给电视台做片头、给房地产公司做楼盘广告,再到去海外游戏大会到处推销业务、给游戏厂商制作 CG……就这样一步步打开市场,发展到如今 2000 余人的规模。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迎来了许多高光时刻。例如击败多家国际动画公司,竞标拿下梦工厂《驯龙记》电视版的动画外包项目(在此之前它没有做过动画片);参与《捉妖记》的动画制作,这部电影上映后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与网易、阿凡达团队联手打造游戏概念电影《镇魔曲》,耗资千万的 CG 令不少业内感到震撼;承制《凡人修仙传》动画项目,收获数十亿次播放量……
《捉妖记》
《镇魔曲》
与大型项目的频繁接触,也使得原力数字萌生了做原创的念头。但它不是从游戏入手,而是试图通过介入电影的制作发行环节来甩脱「外包」的标签。公司于 2015 年开始筹备原创动画电影《妈妈咪鸭》,并启动了多个自主原创数字内容项目。
遗憾的是,公司颇为重视的两大项目均以失败告终。
一个是真人 CG 电影《爵迹》(由郭敬明执导并担任编剧),原力数字不仅参与了全流程制作,还担任电影的出品方之一。全片呈现的 100% 都是 CG 镜头,由原力数字耗时一年多赶工完成。制作周期之短,当时便遭到广大网友的质疑和吐槽,加上电影本身剧情比较一般,上映后收获大量差评。
《爵迹》
另一个承载团队期望的项目是《妈妈咪鸭》,由赵锐执导。据称原力数字不惜挖来梦工厂制片人、迪士尼电影剪辑,还为其在美国成立运转部门。
《妈妈咪鸭》
本片耗时三年制作,成本超过 2.3 亿元(原力数字控股公司出资占比超过 10%),上映后却惨遭滑铁卢,总票房不到 3500 万元。由于未能覆盖宣发成本,原力数字没有拿到票房分账收入。这也导致公司当年业绩受到重创,该项目亏损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合计超过 3 亿元。
《妈妈咪鸭》的执行情况让原力数字意识到,自身在外包领域的优势并不能直接延展到相关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在深刻地反思后,公司进行了战略性调整,除与腾讯联合出品的《故宫里的大怪兽》动画系列外,不再开展新的原创项目和原创投资业务。
自此就没怎么看到过原力数字介入影视制作发行环节。而公司回归主业之后,发展也相当顺利。先是扭转了巨亏局面,而后净利润同比增长 343%,营收也做到了 5 亿元以上……
期间,重拾信心的原力数字向创业板发起申请,但或许是时机不对,公司后面又主动撤回 IPO。直到去年 9 月在新三板挂牌,为再度冲刺上市做准备。同年年底,公司在新三板停牌,并向北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本次 IPO 已于近日进入问询阶段。北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原力数字详细阐释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业务规模化与工业化制作能力的具体体现、客户合作的稳定性、业绩增长合理性与下滑风险、内容制作人工成本的核算准确性及真实性、募资规模及用途合理性等情况。
据了解,原力数字需在 20 个工作日内回复问询函。届时相关披露文件或将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外包公司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