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ax获得3亿美元投资,“大模型六小虎”的出海之路走到哪里了?
据悉,大模型公司MiniMax已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近3亿美元,出资方包含上海国资、上市公司等机构,经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已超40亿美元(近300亿人民币),和智谱并肩成为国内“唯二”估值能够达到这一量级的大模型公司。据彭博此前报道,MiniMax在今年6月正筹备赴港IPO。
公开数据显示,MiniMax成立至今共经历了5轮融资,早期投资人包括明势资本、云启资本、米哈游、高瓴创投、IDG资本、腾讯等。上一轮融资于2024年3月完成,由阿里巴巴领投,红杉中国等机构跟投,融资金额6亿美元,估值约25亿美元。

(MiniMax融资历程,图源:烯牛数据)
MiniMax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致力于实现与用户共创智能。其CEO闫俊杰为前商汤科技副总裁,曾主导SenseAR平台开发。
与很多同类公司从单模态切入不同,MiniMax一开始就押注了多模态融合,接连推出了MiniMax M1、Hailuo-02、Speech-02及Music-01等系列创新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具备超长上下文处理能力,还实现了跨模态的深度理解与生成,能够无缝整合文本、音频、图像、视频和音乐等多元信息形式。
基于这些自研模型,MiniMax向着AI社交和AI视频生成两大风口发力,并在出海道路上快速崛起。2022年,公司推出了AI角色扮演应用Glow,随后又上线了星野AI及其海外版Talkie。
Talkie是一款融合AI角色互动与卡牌收集的创新社交应用。它允许用户深度定制虚拟角色,从外观、声音到性格特点均可个性化设置,并通过文字或语音方式进行沉浸式对话,打造出独特的情感陪伴体验。应用还创新性地引入了卡牌收集玩法,用户在互动过程中可互动抽取角色CG卡牌,并在社区内进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Talkie上线不久,就在美国、菲律宾、加拿大、英国等地迅速走红,受到了广泛欢迎。目前,产品全球月活数据已超过2500万,其中超过一半用户来自于美国。

与此同时,MiniMax还推出了面向短视频创作者的视频创作工具Hailuo AI(海螺AI),前期主要服务于亚洲市场,近期在欧美、拉美等区域排名也持续攀升。该产品主要依托于MiniMax的多模态AI能力,支持用户通过文本、图片或简单指令快速生成高质量的短视频,涵盖电商带货、社交媒体营销、UGC内容创作等多元场景。Hailuo AI的核心优势在于本地化适配,不仅支持日语、韩语等多语言生成,还能自动优化符合区域审美的视频风格。

由此可见,在出海进程上,MiniMax算是“大模型六小虎”中走得较远的一个,凭借Talkie、Hailuo AI等多模态交互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其娱乐化、场景化的内容也更容易被C端用户所接受。同样以C端突围的还有月之暗面,其智能AI助手Kimi通过超长上下文处理能力,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日韩及东南亚地区积累了大量用户。
而“六小虎”的其余四家——智谱、百川智能、零一万物、深度求索,则更侧重以技术驱动的出海模式:通过开源模型、API服务或行业解决方案,为海外B端企业及开发者提供底层能力支持。它们的策略更侧重于降低技术使用门槛,而非直接在海外运营终端产品。
整体来看,中国大模型公司正形成“产品出海”与“技术输出”双轨并行的全球化策略。MiniMax和月之暗面验证了C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其他玩家则通过技术生态建设,推动着AI能力在全球的渗透。未来,随着AI监管日趋严格和本地化需求的提升,能否平衡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或将成为“六小虎”进一步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