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亿中国产品在韩国被查扣,转口贸易被严查
题图来源 | pexels
自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以来,反复变动的关税政策不仅搅乱全球贸易格局,持续的高关税政策也对美国经济和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进口成本上升推高消费价格,影响消费者购买力,企业供应链也受到扰乱。
关税重压之下,不少卖家将目光投向转口贸易,不过,从目前来看,转口贸易这条路似乎也并非想象中一路畅通。
约 1.5 亿中国产品在韩国被查扣
据外媒报道,韩国海关总署于近日披露,2025 年第一季度累计查获价值 295 亿韩元(约 1.5 亿元)的非法转口商品,这些本应来自中国的货物被贴上“韩国制造”标签,以规避美国针对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其中 97% 的违规货物目的地为美国,较 2024 年全年 62% 的占比显著攀升。
图:Regtech Times
在韩国海关披露的案例中,企业主要因为“转运加工”和“直接贴标”两种方式被盯上。一个是电池材料“改头换面”:中国产电池正极材料先运抵韩国,未经实质性加工即直接粘贴“韩国制造”标签。该案件涉及货值 33 亿韩元。另一个是监控设备“组装伪装”:中国产监控摄像头零部件被运至韩国组装后,标注为韩国产品出口美国,涉案金额高达 193 亿韩元。
为遏制此类行为,目前韩国成立了专项工作组,重点监控高风险商品供应链,并与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启动联合调查。韩国海关表示,3 月已针对特朗普政府任内可能加剧的违规行为展开专项排查,一季度即发现多起“伪装出口”证据。所有涉案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已移交检察机关,面临刑事追责和高额罚款。
目前,韩国海关正加急拦截已进入物流链的问题商品,同时呼吁企业遵守规则,强调“任何试图利用制度漏洞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惩处”。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墨西哥等最常用来转口的国家,也都被列入高风险监管名单。
当下,特朗普挥的关税大棒不仅搅乱全球贸易市场,也在尤其针对来自中国的跨境商品。随着部分关税措施已于 2 月生效,一些中国受影响企业迫于高关税负压力无奈只能冒险寻求规避途径,从而降低出口成本。不过在 4 月 24 日凌晨,特朗普的态度似乎有所“软化”,有美媒放风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削减幅度可能超过一半。
美国关税有望降低
日前,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独家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大幅下调,削减幅度可能超过一半,部分商品关税将降至 50% 至 65% 区间。这意味着,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曾高达 125% 的部分关税,有望显著回落。
白宫高级官员透露,除了整体降税外,政府还在考虑“分级征税”方案,即对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商品征收较低税率(如 35%),而对涉及所谓“美国战略利益”的商品则维持较高关税(至少 100%),该方案计划在五年内分阶段实施。
特朗普本人也在 4 月 17 日公开表示,不想继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甚至可能考虑降低现有关税水平,因为过高的关税会导致消费者不买账,影响贸易。这一表态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对持续高关税政策的调整意愿。
然而,特朗普尚未做出最终决定,相关讨论仍存在变数,白宫发言人强调,若有最终决定,总统会直接宣布,目前一切仍属猜测。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对跨境中小商家影响甚大的 800 美金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即 T86 政策取消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就在前几天,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公告,表示为了遵守 2025 年 4 月 2 日签署的第 14256 号命令(EO 14256),将取消针对小包裹的 800 美元免税政策。该命令旨在关闭关税系统中的漏洞,并预计将于 2025 年 5 月 2 日生效行政,届时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货物将不再享受免税待遇。
图源:CPB 公告
据悉,CBP 已于 2025 年 4 月 22 日下午 5:00(美国东部时间)发布 CERT 环境更新,以便进行测试,主要涉及空运、卡车运输及所有运输模式的舱单和清关流程变更。
也就是说,自美国东部标准时间 5 月 2 日(具体执行日期需关注后续公告)起,之前价值 800 美元以下本可享受免税优惠的货物,需以 T11 或 T01 类的方式进行报关,并支付所适用的关税和费用。一位物流商表示,目前确定的收费标准是:按照货值的 120% 征收从价税;或每批货物 100 美元的特定关税(6 月 1 日起升为 200 美元)。
这一变更可能会增加进口成本,抑制电子商务的产品速度,并为此带来新的合规要求。此外,调整还涉及对特定国家的政策措施,影响国际邮政网络中的货物运输,将对跨境卖家造成重大影响。